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
新闻资讯
  • 管理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来源:中国企业家研修网 321 2021-07-20

    从上世纪30年代的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开始,到激励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再到后来的团队建设文化建设的研究,企业管理学中探讨最多的就是二者本身及相互关系。


    而中国哲学对此的研究则更古老。中国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为出发点,以伦理为核心方法,表现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世界哲学史》尹丽莉)。从商代的“敬天尊祖”“重民畜众”,到周朝的“敬天保民”“天下王有”(《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再到先秦的“百家争鸣”。道家讲“无为而治”,法家讲“法”“术”“势”,儒家讲“礼”“仁”,墨家讲“兼爱”“非攻”……都阐述了古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这些古今学说及历史实践,无不对管理中处理二者关系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组织社会学中,有基于经济学最基本假设“人是自私的”的交易成本学派,也有基于“合法性”机制。社会学、政治学也有类似分类。我们老祖宗2000多年前有关于人性的争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韩非的“人好利”。假设不同,手段不同。


    秦用“法家”,100多年即统一六国,但却“二世而亡”;汉“独尊儒术”,不仅成就400年基业,而且造就之后2000多年的制度。这就是所谓的“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人性好利,就会强调利用人性的“法”及玩弄人性的“术”。而儒家则站的更高,跳出“恶”和“利”的争论,去“导人向善”。


    关注人性自私的一面,也要知晓“人性向善”;坚信“人性本善”,也需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企业管理哲学培训班让您突破思维的禁锢,找到新的出发点!


    有组织,就会有阶层。管理者要面对“名义选择人,实际选择人和致胜联盟”;而被管理者的诉求则是“收入、氛围和意义”。


    除了阶层,还有群体,群体的好处是可以“标签化”,比如:管理70后靠责任(从小教育使然),80后靠负担(上老下小的现状),管理90后靠兴趣(打赏、炒鞋等表现),那么00后呢?


    还有激励问题。从分配方式来看,工业时代的按劳分配,资本时代的按股分红,信息时代的按智取酬;从分配结构来看,金字塔型和纺锤型。时代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结构设计不同,分配形式不同。


    当你有了对“三个问题”和两个因素的思考和判断,你自然有了你的管理“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也会指导你的管理行为。


    价值观外化形成企业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涵盖“公平、正义”,否则就是“有小礼而无大义,有小智而无大德”。控制论中有个耦合的概念,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组织文化也得上下耦合,千万不可自说自话,否则文化就成了“纸上的墨迹”、“墙上的标语”。


    作为领导者不能忽视国学带给企业发展的指引,只有借鉴历史保留下来的良好管理方法并融会贯通,才能让企业发展更加历久弥新!在历史长河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学与领导力培训课程是您管理企业的好帮手,联系在线客服即可获取课程详情~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快速咨询窗口
cache
Processed in 0.009407 Second.